“卡!”导演一声令下,美国洛杉矶的摄影棚内,演员们迅速换装,工作人员忙碌地布置新场景。这种快节奏的拍摄现场,正是中国微短剧在海外市场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中国微短剧,不仅在国内掀起热潮,更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全球。从日本家庭的“电子榨菜”,到美国观众的付费狂欢,中国微短剧凭借其独特的“中式烧脑”叙事和令人“上头”的观赏体验,成为文化出海的新标杆。这场由“土味”微短剧引领的全球文化浪潮,正在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新窗口,体验中国文化的新选择,某种程度上重新定义了中国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中国微短剧正在快速占领海外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海外微短剧市场规模已突破7000亿元,是中国本土市场的10倍以上。在日本,中国微短剧占据了当地微短剧市场90%以上的份额。美国市场更是贡献了海外总收入的六成,部分微短剧的单部付费收入突破1000万美元。许多用户为了追完一部80集的微短剧,愿意支付相当于3张电影票的费用,这种“氪金”热情折射出微短剧强大的用户黏性。
微短剧出海并非简单的文化输出,这种爆发式增长的背后,是微短剧精准击中了海外观众的视觉“刚需”。微短剧的制胜法宝在于其“快节奏、高密度、强情绪”的叙事模式。每集1—3分钟的竖屏形式,契合智能手机用户的碎片化观影习惯;真实“接地气”的表演风格和“反转再反转”的剧情设计,让观众在极短时间内获得强烈的代入感。这种“短平快”的内容呈现形态,本质上是对现代人快节奏、个性化生活的精准把控和有效转化。
不过,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微短剧未来出海的关键在于从“量”到“质”的跨越。当前,同质化的题材已显疲态,“摊饼式”的规模扩张也非长远之计,唯有创新才能延续微短剧的生命力。只有以不断迭代创新为驱动力,才能在未来的大海中踏浪前行,成为国际传播新动能。
从丝绸之路到郑和下西洋,从“非遗版”春节到微短剧出海,中国文化出海始终在与世界对话中焕发生机与活力。微短剧的全球风靡,不仅是中国新大众文艺新业态的成功,更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彰显。在这条沟通中外、链接全球的新通道上,既有“亿级流量”的全球共享,更有文明互鉴的深远回响,必将让更多的外国人爱上中国,也让今日之中国更好地走向世界!
(作者是中宣部宣传舆情研究中心社会文化研究部一级主任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