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零碳之路》向世界展示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成效

  • 来源:新时代视听公众号
  • 发布日期:2023-10-26

近日,首部讲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国际合拍纪录片《零碳之路》,在“学习强国”、央视频等网络视听平台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播出。该片以影像记录的形式回顾了中国在生态治理、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承诺和努力,从两位外籍嘉宾的视角出发,走访“双碳”治理一线,深入观察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的实践与成效,见证了中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进行的一系列创新与变革。


借嘴说话,客观讲述中国特色“双碳”故事。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如今三年过去,中国是如何采取措施、履行承诺、践行诺言的?《零碳之路》通过两位英国嘉宾的真听、真看、真感受给出了答案。摄影记者肖恩来到位于青藏高原的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在同工作人员交谈讨论、听取数据分析后,从曲线图中直观看到了大气的变化,切身感受大气本底观测对于评估全球二氧化碳控制目标的非凡意义。自然保护倡导者唐瑞来到距离上海50多公里的崇明岛,目睹了成群的阔嘴鹬等鸟类在田野间飞行、水面觅食、岸边巡游。唐瑞用望远镜不断眺望,感叹着繁华上海同生态湿地和谐发展的“神奇”景象。《零碳之路》采用国际视角,客观公正、立体真实地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双碳”答卷,让中国在节能减排、低碳行动、环境保护方面的行动和承诺更具信服力和说服力。


以点带面,全方位呈现中国“双碳”非凡成就。中国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推进能源革命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不仅范围广、力度大,还取得了丰硕成果。《零碳之路》横跨中国多省,拍摄地从青藏高原到福建三明、从上海到江西抚州,涉及能源、建筑、交通、工业等诸多行业。青海戈壁荒滩建成了世界最大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园区,成千上万的光伏电板将茫茫戈壁装点成科技感十足的浩瀚“蓝色海洋”;河北张家口的大风车风力发电机组矗立在山间,桨叶劲舞与夕阳相映成景,用张家口的风点亮了北京的灯火;在北京,绿色办赛理念深入人心,2022年北京冬奥会场馆大多由夏季奥运会场馆整改而来,泳池变成冰壶场、篮球场变成冰球场、排球场改造成花样滑冰场等,在赛后这些场馆还将循环再利用,服务更多市民,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零碳之路》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生动具体地展示了中国践信守诺、坚定推进“双碳”战略的非凡成就,诠释了中国言出必行的大国担当。


微观叙事,生动彰显全社会同向发力“双碳”决心。实现绿色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中国人的努力。《零碳之路》采取微观个体叙事让低碳故事变得真实可感,构建起一幅全社会各层面同向发力、共同践行“双碳”承诺的恢弘图景。在内蒙古库布齐干旱的沙漠地区,牧民利用“水冲沙柳法”的植树技巧大大增加了沙漠的绿化面积,曾经的沙漠旧貌换新颜,有效治理了土地荒漠化;安徽铜陵水泥厂以燃烧水稻秸秆代替煤炭能源的做法,解决了农民就地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在减少化石能源使用的同时,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在江西抚州,政府上线“绿宝碳汇”应用程序,激发市民通过多种低碳行为获取“碳币”,积分奖励的形式让低碳生活理念走进每位市民的心,人人争当环保守护者。从家庭到社会,从个体到团队,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纷纷加入环保大家庭,通过个人的努力节能降碳,为“双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共同绘就绿色低碳发展的生动图景。


《零碳之路》以客观公正的视角深刻揭示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主动作为,国际化的话语表达为新时代中国参与和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留下生动影像。该片还将在国家地理频道上线,利用43种语言面向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向世界广泛宣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向世界展示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