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期“视听说”活动圆满结束(内含活动实录)

  • 发布日期:2017-07-10

7月6日20:00,我们邀请到了二更文化传媒集团主编赖阿莉,在“视听说|微视频交流群”中与群内观众分享她对于短视频在内容策划、拍摄制作、市场运营等方面的观点看法。

以下为活动实录:

 

1. 您是如何定位短视频这个类别的?

我觉得短视频的定位首先是从它的时长来定义,不过它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了,可以涵盖很多长视频的内容。

(短视频)与长视频的区别首先是时长,但是现在更多的区别在于平台,前者更多偏传统媒体,后者更多偏移动互联网。现在最流行的短视频的类型大概就是二更这种讲故事的方式,和一些注重实用性的类型。

 

2. 如何理解短视频中的这个“短”字?

短是时长的短,内容的精炼,短时间内的强刺激,因为短,所以可以灵活多变,适应不同平台不同需求,转身快,试错成本低。

 

3.您是如何看待短视频与社交的关系?

其实(这二者)是可以互补的,可以有流量的互补,内容的互补,有点像传统媒体的专题片和直播新闻的关系。

我觉得流量互补是什么,比如说直播,喜欢看直播的受众是什么样的心态,他是什么样的受众群。喜欢看我们这样的微视频的,尤其是喜欢二更这样微视频的受众他的喜好和这个群体是不一样的。这两个平台能够互补的话,那么他们的流量自然可以互相导入了。所以这就是我说的流量互补。

内容上的互补,其实我觉得这跟传统媒体电视台非常的相似,看新闻直播的人想要的是迅速地知道这件事情是什么样的,知道一个表面的东西就OK了。去看一个五分钟的微视频的人他想要的东西是什么,他想知道这后面有哪些原因有哪些故事,甚至有哪些情感。他们的诉求是不一样的,那么这个内容上其实就是可以互补了,这就是我刚刚说跟传统媒体很相似的地方,新闻完了之后不是通常都会有这种专题报道特写之类的吗,那这就是对一个事件的更深入的一个报道。

而且我觉得直播未来的空间还很大,二更今年已经将自己的直播产品,微纪录,营销事件相结合。

不管是新媒体还是互联网,媒介的传播特性都相似,所以传统媒体的很多做法是可以移植到互联网平台的,不冲突,只要方法得当,可以生存得很好。

 

4.如何看待大数据对短视频制作产生的影响?

大数据有好有坏,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建议,做用户分析,但同时也不能被它左右。

我记得在传媒大学的时候,老师讲过一个定律很有意思,说有三种内容永远是最能吸引人眼球的,暴力,金钱,性,关注这三点是人类的本性。但是作为媒介,又不能被这个传播特性带偏,它更是要起到精神引领的作用的,所以要高于这三点。所以,如果光从大数据来选择做什么内容的话,那有的低俗内容肯定是流量很高的,但是带来的结果却不好。一是吸引的受众质量低,二是传播了低级趣味,负能量,长此以往也是会被大家抛弃的。

所以数据我们可以作为参考,但是绝对不能完全以数据为导向。

我们现在的数据技术还不够精准,所以不能完全客观反映用户心里。

 

5.二更的口号是“发现身边不知道的美”,您是如何理解这句口号?

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是精英文化,互联网之后是平民草根文化,我理解的互联网有两个关键特性:平等与分享。平等是人获取信息的权利更平等了,分享是互联网能够在最快速度内传播达到最大范围的信息共享。

精英文化中我们对主角总是仰视,平民文化中我们发现每个人都可以是那个英雄。当我们仰视太久,总是想看得更远,但是却忘记了眼前的东西,眼前的人,身边的人。其实身边就有很多可以值得我们去发现,去赞美,去仰视的人和灵魂。把视线回归到人的身上,还原一个真实的人,有七情六欲,有私心,有坚守,有矛盾,有挣扎的人身上。当我们的社会开始关照,尊重每个人,真心赞扬他们看似平凡,却又珍贵的品格时,这个社会才是一个温暖可爱的社会,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发现身边之美的眼睛和能力时,就会多一份宽容,坦然,当你持续传递着正能量时,好的人和好的事就会跑来找你。所以二更有一双发现身边不知道的美的眼睛和心,我们真诚为每个平凡人,每颗金子般的心,每个鲜活的生命唱赞歌。

这是二更的价值观,因为我们终其一生,绝大多数人都是平凡的普通人,凭什么普通人就没有值得赞扬的品质呢?结合互联网的平等,分享的特质,二更给了几千位普通人显示自己的舞台,中国这样的人其实很多。

只是当你去面对他的时候首先要学会平视,而不是带着媒体高高在上的俯视眼光,尊重,从平视一个人开始。

这个说得有点多是因为有感而发,传统媒体太多都是仰视或者俯视的态度去表现一个人。

 

6.您能从视频的节奏安排,拍摄、剪辑等方面谈一谈如何制作出高品质的短视频?

首先要清楚什么是高品质的短视频?单从做片子的角度去说,选题和人物是最最重要的,其次是视听语言的水平,虽然5分钟,节奏一定不能平,也得有起伏,所有片子的结构都大致相同,只不过节奏更快,更紧凑。

二更的短视频是讲述人物故事的,但是目前放眼全国,真正能讲好故事的导演和编剧并不多,凤毛麟角。

5分钟,节奏要快,紧凑,拍摄前得有脚本,剪辑得炫,最好要看出导演思维,得有思想,有魂儿。

 

7.您能谈谈如何让短视频的画面迎合当下人的审美?

尽量用电影化的语言,越精致越好。现在的观众水平越来越高,要求更高了。

 

8.从创作者角度来看,目前短视频基本可以分为UGC和PGC两类,这两类各自有什么特点?

PGC更专业,它的内容品质会更高,UGC更多样化,更多老百姓生活的视角。

 

9.如何培养短视频的PGC制作者?

首先是专业水准吧,其次是这个团队是否有延展性,可以适应不同的拍法和类别。培养PGC和培养一个导演,一个团队是一样的套路。

 

10.市场对于短视频的需求在哪里?

一是技术达到了,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5G时代都快到了,我们看视频的成本会更低,二是各大品牌已经不满足于传统媒体的投放,三是受众的需求,利用了碎片化的时间掌握信息。

技术,受众,金主都有需求,这是大环境的发展带来的机会。

 

11.短视频的分发渠道有哪些?

线上线下几乎所有渠道都可以分发。二更从微信公众号起家,到各大网站,app,ott,机场,地铁,公交,楼宇,室内室外大屏。

W+T+N+S分发体系是我们coo率先提出的,这是非常及时明智的一步。W指微信、微博,T指头条号、秒拍等头部流量平台,N指各种资讯和视频app,S指各种各样的屏幕,小米盒子,线下屏幕等。正因为分发渠道的强大,让二更无处不在。

 

12.您认为短视频如何搭建商业模式?是否有“短视频+”的模式?

商业模式目前来看都相似,广告,流量,ip等,我们理想的是内容付费。

“短视频+”模式可以有,二更已经开始做了,和各个地方的电视台合作做城市号,现在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也在转型,他们需要二更的经验,二更也可以帮助他们降低试错成本。二更还会和其他的传统行业合作。

另外,说到短视频与传统意义上广告的边界这个话题,又要提到我们CMO提出的内容即营销的概念,好的内容其实就是一种营销,只不过是在销售精神内核。

二更有的商业性质的故事其实是大家看不太出来的,正是因为我们走心地去讲述一个故事和人,打动了受众,他们心甘情愿被俘虏。

更多的模式我们也在探索中,会有更多更好的出现

 

13.您认为未来短视频将如何发展?

空间非常大,种类更多,内容更丰富,广告商也有更旺盛的需求

 

14.二更在短视频行业红海下如何做差异化内容生产和传播?

差异化内容二更已经在尝试了,比如mv,比如时尚,我们找到了最好的时尚团队,自己接下来在其他垂直领域的布局,根据不同的内容我们的运营会选择不同的传播方式,让内容最大程度地被分发。

 

15.这么庞大的视频量,二更对内容选择,出品控制有怎样一套标准化流程?

我们有一个总编室,会对内容进行品质,选材,进行节奏等方面的把关,所以我说,二更借鉴了很多传统媒体的经验。

二更的核心管理人员都知道符合二更标准的产品该是什么样的,早已有了共识,且在不断探索。

 

16.二更会深耕MCN吗?

会深耕MCN,但是二更又不同于国内外其他MCN,我们有自己的特点。

 

17.二更学院的学员经过9天的学习拍出来的作品都非常“二更”,是怎么做到的?

二更学院拍出来的作品非常二更是因为二更在不断的探索中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经验和标准,只要按照二更的理论来做,就可以做出标准化的产品。

 

18.技术重要还是理念重要?

当然是理念比技术更重要,尤其是做内容的人,是拿思想内涵去说服人。

 

19.短视频创业如何选择和确定方向?

短视频创业建议做垂直领域,现在要想做成二更的体量和规模很难了,已经过了最好的时机,所以要小切口入,讨巧。

二更的今天是必然,天时地利人和。天时:碰到了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期,各方需求量大。地利:在杭州而不是在北上广创立,创业成本低,有文化底蕴的城市。人和:初创团队非常优秀,各司其职,都独当一面,从内容到营销到运营全都撑得起来,也奠定了二更成功的基础。还有,是一帮有情怀的人,敢为天下先,执行力强,是可以迅速反应作战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