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期“视听说”分享活动圆满结束(内含活动实录)

  • 发布日期:2017-05-28

5月25日20:00,第五期“视听说”分享活动在“视听说”新群中圆满结束。

本期活动邀请到了知了青年总裁、《了不起的匠人》制片人熊熠,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大优酷事业群综艺自制中心总经理周君以及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大优酷事业群综艺自制中心制作人刘哲。

三人围绕《了不起的匠人》,讲述“微纪录”如何玩转“大精神”,与群内观众分享了网络纪实在品类发展、制作拍摄、商务运营等方面的经验观点。


以下为本次分享活动实录:


1)什么是网络纪实?与网络综艺有哪些不同?

周君:我们认为网络纪实跟传统媒体的纪实内容,纪录片、纪实影片以及纪实的节目内容,其实在节目制作上没有根本的差异,但是它的网络属性、包括跟用户之间的距离,包括与听众的垂直喜好之间的距离要更短一些。

它跟网络综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品类。综艺是属于泛娱乐的,在现在的行业当中,综艺往往是有明星、艺人(参加),或者有独特的人物关系、人物情节、综艺模式等,这样泛娱乐的内容构成现在综艺节目的行业形态。这是纪录片和综艺节目之间的本质区别。

 

2)国外纪实品类发展对国内有什么借鉴意义?

周君:中国的纪录片领域同国外相比起步较晚,其实国外的纪实产品跟内容发展比较早,包括在美国、欧洲有很多像discovery、国家地理杂志一样专门做纪实专业影片的平台,包括网络平台。

现在在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垂直媒体正在运作纪实内容。

国外很多优秀的纪录影片、纪录电影包括纪实性的网络和电视节目,对国内主要有3个借鉴意义:

纪录片的模式,包括记录动物、科技、人物、社会与人的关系、人物行为等等。

‚可以这么说,现在国内优秀的纪实作品有很多在国外已经有非常成功的案例,这对纪实类导演的创作是一个非常好的范本。但是因为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国有很多纪实的内容已经超出了国外纪实品类的一些类目,包括中国的文化、中国古代的生活、社会活动过程、两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发展等。我认为中国的纪实品类在国外的基础上做了一个很好的扩展,承接了中国更加悠久、源头更加长远的历史文化的接壤。

ƒ国内在纪实类影片的制作上,借鉴国外影片最多的可能是导演的技巧跟技术制作的一些方法。

 

3)网络纪实品类未来如何发展?

周君:我们认为现在的网络纪实品类正在迎来一个最好的年代,因为现在整个网络视频内容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非常垂直、多元的时代。网络纪录正在成为很多年轻受众跟观众在看综艺、电影、剧集之外,非常非常关注的一个品类。所以从现在看来,包括在未来,纪实肯定不是一个分众的小类目,它是完全有机会跟大电影、大综艺等更大的热门的泛娱乐内容可以并驾齐驱,甚至在价值上有可能超越的这么一个品类。尤其现在在网络端,用户其实可以用更低的成本看到更加短、更加小、更加精粹的网络纪录片。

所以在这样的惯性之下,未来网络纪实品类应该会随着现在短视频的兴起,会随着大家时间碎片化等原因,会变得更加垂直,时长会更加缩短,更加不消耗大家的时间成本。但是大家在同样的一个纪实品类和时间之内,会看到更多元的内容。像过去我们看到很多小的文化,一些可能只有很小众的人才会关注的内容,比如黑科技、宇宙、数学、物理等等的小门类,它们并不是小的文化品类,只是在过去属于非常小众的纪录影视影片的门类,但在未来这些品类都会爆发出非常大的内容成就。

网络年代其实人和网络的距离非常近,我们可以透过很多网络纪实的内容看到你从来没有见过的人、没有见过的国家、没有见过的社会生态和生活方式。在过去传统纪录片的行业当中,可能一个内容题材没有足够大、没有足够广义,就不值得拍成一个很大的纪录片剧集。但是现在完全有可能,有更多的导演正在把创作的方向指向更加垂直的领域,所以说网络纪录片未来肯定会更加百花齐放,会涌现出很多更加猎奇的、大家更加没有见过的内容。

 

4)优酷未来在纪实这个品类上将如何发展?

周君:优酷未来在纪实品类上的发展,我仅代表我个人及我现在的业务方向,来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优酷未来在纪实这个品类上有3个方向是可以探索的,而且可以在内容上进行好好摸索的:一个是创新型的纪实模式,就像《了不起的匠人》这样,它可能在过去不是一个标准体材的纪录片,但他现在可以在网络上成为一个非常热门的,受到极大肯定和赞许、认可的纪录片类型;另外一个是新的人,其实纪录片的核心是人和他的故事,未来在优酷上会有更多新的,在纪实领域的KOL,就是纪实的网红,讲述纪实故事的新的人物,有很多在纪实行业当中的新的英雄,他们以身作则,带着镜头去闯荡用户从来没有想象过的世界,会有更多的纪实类的英雄出现;还有纪实的品类、内容,未来肯定会成为一个产业,就像 《了不起的匠人》这样,其实优酷在《了不起的匠人》这个节目中主要探索的也就是纪实的内容跟电商、日用品、消费品、包括文化、匠人文化之间在商业上、在内容上、在用户上三段的打通。

所以说,创新的模式、新的KOL,以及创新的纪录片产业,在这三端未来优酷都会发力。

 

李武望:各位视听说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了不起的匠人》总导演李武望。这个项目很多年前就想去做了,中国传统文化很多是值得我们去挖掘的,目前我们要做到的就是怎么用新的一些手段、手法以及角度去让年轻人更多的去喜欢这些古老的手艺。2015年知了青年成立的时候,我们就想先把这个最想做的项目先干出来,所以我们接下来就是跟优酷的同学们一起来创作了这整个项目。

接下来有请我的同事熊熠来和大家分享关于《了不起的匠人》的一些事情,谢谢大家。

 

5)《了不起的匠人》的创意来自哪里?

熊熠:大家好,我是熊熠,其实刚才望导在音频当中已经部分回答了这个问题。我再来代替他做些补充。

有句话叫做“念念不忘,必有回想”,望导他其实是一个对传统文化,包括手工艺、古玩收藏等人文类东西非常感兴趣的人,他自己平常经常钻研这些。大概在2013年的时候,他还在湖南台的时候,就有动了这个念头,就是想拍关于传统手工艺、手艺人的东西,大概拍了半集,做了一个小小的尝试。就发现其实当时的创意模式还没有想得很清楚,拍了半集湖南当时一个评剧团的皮影戏手工之后就放弃了。所以2015年他在初创这个公司的时候就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愿望说一定要把他的这个执念做出来。所以其实也没有所谓的什么创意或者是怎样,其实就是把自己的初心变成现实。

 

6)节目如何定义“了不起”这个词?

熊熠:“了不起”这三个字其实是可以从多个维度去讲的。比如说第一季的《了不起的匠人》,为什么那些匠人了不起?在第一季的节目里,我们主打的两个字就是“匠心”,就是你会发现很多匠人基本上都是用一生去做一件事情,而且只做一件事情,比如说第一季第二十集中百岁旗袍匠人褚宏生,他一辈子就只干了一件事情就是做旗袍,没干别的。一辈子干一件事情一定能干好,我觉得这是“了不起”的第一层含义。

第二层含义是,很多匠人其实是在用自己的十个手指头,用双手在做一些作品。但是现在是个什么样的时代我们都很清楚,非常快速的工业化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充满着浮躁、欲望的时代背景之下,当你发现这个世界上原来还有这么一群人,这么默默地做一些可能不为名也不为利,只是用自己的双手,而且是纯手工的方式在做一些不那么市场化的东西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也是了不起的。

另外还有一个点,就是我们甄选匠人的标准。其实在《了不起的匠人》之前,很多平台都做过传统的手工艺纪录片,其中也不乏像央视这样的大平台,比如《指尖上的传承》、《大国工匠》等。那么我们选择匠人的标准,第一是他们自身要过得很好,这个就有意思了。在《了不起的匠人》这个作品出来之前,很多人对手工艺者、手艺人的状态是不甚了解的。因为大家提非遗提的多,国家会有一些资金来帮助这群老手艺人,来帮助他们传承或者是帮助他们进行产业化的这种连接等等。但是大多数人的概念还是这帮手艺人过得很辛苦。 

我们选择的匠人,首先是自己就特别会生活,比如说当时台湾的这个柴烧匠人田承泰,他在苗栗的深山里起了很大的日式房子,周围山清水秀,自己就过得非常惬意,那么他自己的生活状态好了才有可能心平气和地做出漂亮的作品,所以这也是他们了不起的地方。不管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之下,不管遭受了什么打击,比方说,我刚刚说的这个柴烧匠人田承泰,他被誉为柴烧界的“李安”,因为他有整整6年时间没有任何收入,都是靠妻子在养他。那么这6年时间里面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是他从来不会气馁,或者说要去放弃这个事情,6年之后他终于熬出来了。

我觉得每一个匠人的品质背后都有很多故事可以展开细说,那今天我想说更多的“了不起”在于他们是匠人也是“强人”,后面这个“强”是倔强的“强”,就是一定要把事情做出来,有不服输的这种坚持的态度。

 

7)为何要找林志玲来作主持?

熊熠:找林志玲这个事情其实有点意思。首先是林志玲的声音是很有辨识度的。在从前大家说她说话非常嗲,有娃娃音,就是总是小女人的样子。但是她在《了不起的匠人》的纪录片里的声音呈现的是相对沉稳、知性,也是一改她往日的声音状态,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林志玲她本人的这种特质,在娱乐圈里就是特别像香菜或者是榴莲,喜欢她的人非常喜欢,不喜欢的人就直摇头,她会带来一些争议,也会带来一些讨论。我们当时其实有预想很多人来为《了不起的匠人》配音,你可能会想到比如说周迅,她曾经为一些纪录片配过音,理所当然,比如还有些拥有好声音的演员,像王志文他的声音是属于那种特别感性、性感的类型,他为纪录片配音也没有违和感。

但我们想来想去觉得林志玲是合适的。为什么呢?因为她会产生一种奇妙的混搭的化学反应,也就是说,这种化学反应催生的感觉就像舌尖碰到芥末一样,会带来一种强烈的感官刺激。

其实跟林志玲接触之后,你会发现她是一个情商超高,非常善良,也很职业化的女性。她对《了不起的匠人》的投入程度也是非常高。因为她从前自己也出资拍过纪录片,她出道前最大的梦想是去博物馆当讲解员。所以当时我们带着这个项目找到她之后,她基本上没有任何犹豫,就说我愿意来做这个事情。

 

8)如何将看似高冷的“匠人”题材拍得接地气、出新意?

熊熠:《了不起的匠人》是在优酷播出,所以我们把纪录片的“网感”放在首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首先你要让年轻人重新回到纪录片的世界和空间里面,这一点看似是难的,因为大家现在都会去看综艺、看真人秀这样的可能会更大众、更娱乐的节目。所以我们在这方面想了一些办法,比如说第一季的第一集拍的是甘南的一个纺织艺人,她叫德清,她的颜值,包括她的工厂里面有名工人叫万代,一米九的个子,非常高,有一些欧式混血的感觉,非常帅气。第一集出来后,很多人都对这两个人产生了无限兴趣,甚至还有大家非常熟悉的知名摄影师在后台私信我们说能不能请万代去拍摄大片,甚至林志玲当时还说可以安排万代去国际上走秀。这种其实是年轻人爱看的,因为颜值才是王道。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会适当地去迎合时下一些审美口味,让高高在上的匠人也好,或者让大师级的人物也好,走下凡间来,让观众们觉得这个人其实跟我的生活是有关系的,我们之间的距离是没有那么远的。

另外就是我们非常注重每一集的标题,或者是匠人他的个性当中透露出来的特质。比如说第一季当中,我们会把在西藏的一个唐卡匠人赞誉为“西藏金城武”或者是“西藏张震”,这个也是给他按了一个名头。所以在类似这种的有趣的点上面,我们是下了很多功夫的。然后,包括这个拍摄手法上面,是尽量的展示匠人他生活中最本真的一面,而不是高高在上的那种状态,所以接地气对《了不起的匠人》来讲非常非常重要。

 

9)《了不起的匠人》的制作周期有多长,投入了多少人力?

熊熠:我们有时候自己也在感慨说在内容的风口,这么快速的状况之下,我们是不是太慢了。因为匠人的出品速度其实是非常慢的,我们也是在用比较匠人的心态在做这个节目,相比现在的比如说短视频,可能两、三天就出一集,就开始上线运营等等,《了不起的匠人》实在是属于比较费力费时的那种。我们的公司知了青年是2015年9月份成立的,然后《了不起的匠人》的上线是2016年的8月,从这里就可以算出来第一季的周期是多长。然后第二季是在去年8月底杀青,再上线的时候是今年的4月份。

人力方面,我们公司从成立开始到《了不起的匠人》第一季上线,大概三十人左右,基本上是举全公司的洪荒之力做了这一季节目。这还不包括我们有小部分的外请导演或者是当地制片等等情况。所以其实在人力上的耗费来讲也是挺大的。

 

10)如何把控每一集的时间和信息体量?

熊熠:我们有一个基准线就是15分钟,这个15分钟被一个网友这样形容过“一口气看完刚刚好”。因为现在毕竟是一个移动小屏的时代,在往常我们看纪录片,比如BBC的也好,或者Discovery的也好,一个小时的纪录片,你可能要先泡杯茶,准备点零食,然后打开电视或者是手机,要在非常非常心静的状态之下才可能让自己进入一个长达一个小时的纪录片的状态。那么15分钟,其实不多不少,可以让人在比如坐地铁、等公交这样的碎片化的时间内就可以很快地看完。

信息体量方面,其实如果大家看过我们的节目的话,你就会发现,其实每一集的匠人的作品从零到一的这个过程是非常完整、详细的。所以虽然《了不起的匠人》从题目上看是在讲人,我们也确实在讲人的故事,但是工艺的整个流程在这个节目当中是会占有比较大的篇幅。而且从第一季的收视数据来看,工艺过程的展现的收视率是非常高的,而且很少有拖拽率,大家都会有兴趣把整个过程看完,所以在这种前提之下,我认为《了不起的匠人》也能够担当得起网友评价的“知识类爆款纪录片”的称号。

 

11)《了不起的匠人》在营销方面与传统纪录片有哪些不同?

刘哲:我是从商务的角度来讲,其实所谓营销呢,无论是纪录片还是综艺,商业客户上无非就是两个诉求,拉品牌或是博曝光。

拉品牌其实就是提升商业品牌的整体形象,让他获得更多的正面舆论关注。而博曝光其实就是扩大品牌的社会认知度,让品牌更多的出现在公众视线当中。我们的节目首先从理念上聚焦了当代手工艺匠人和这些匠人手里面的器物,而且围绕他们这种“一生执一事”的核心理念展开。其实本身就是极具文化属性和匠心底蕴的一种行为。商业客户能和我们这样的节目合作,肯定会使他的品牌文化和品牌理念得到一个升华。

其次节目请来林志玲作为分享人,这两者之间的反差给节目带来的话题大家都已经看到了。另外由于第一季中的这种出色表现,我们节目从第二季的户外硬广到站内的资源配比都可以说是增长了几个几何级,好多商业中心、机场还有高铁站等等都能看到我们节目海报,而且前两天(节目海报)还上了纽约时代广场。林志玲穿汉服的那种古典优雅的美,我觉得真的是挺让大家震撼的。所以这种曝光对于客户而言是非常有效的权益回报。

所以我们的节目从口碑度到曝光率都是双丰收的,那应该是节目在商业营销方面的双赢。可能大家还会记得在我们第二季的发布会上,长安马自达的祝总他说,《了不起的匠人》做到一百季长安马自达就冠到一百季。我觉得这句话虽然是一个玩笑,但是他也能正面的表现出长安马自达和我们节目的合作给他们带来了一些比较好的地方。

 

12)在与商业品牌合作方面,有哪些考量?

刘哲:如果是作为一个新节目来讲,我个人总结了一下,其实应该是考虑以下三点。第一个就是内容中确保要有能让商业客户感兴趣的点,比如说你的节目卡司阵容很强大,或者是环节设置的非常夺人眼球,就是让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其实我们说这有可能就会成为一个爆款,就是你这个节目是有爆款的潜质,这些都会促进客户想要合作的欲望。第二个是,我认为核心团队当中要有懂商务的人,就是这种与商务客户的对接,包括植入内容的策划,然后拍摄过程中怎么露出,甚至是整个节目中对这种商业权益的把控,都需要这样的人来更高效地促进这种商业合作。

最后应该就是执行上的配合问题。我也是做内容出身的,对于很多做内容的人来讲,其实节目就是自己的孩子,容不得别人插手和改变。可能大家会把这种想法认为是轴。其实这种轴有时候是一种挺难能可贵的坚持,但是有时候可能大家会认为它是一种食古不化的感觉。所以我建议做内容的人要学会适可而止的放弃,有时候这种适可而止的放弃会比决绝更让人佩服。在商业合作中有商有量各给一个台阶儿下,我觉得其实是面对分歧的时候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我想最后再套用我们节目销售一位负责人的一句话,就是“好的商业客户是客户与节目一起成长”。

 

13)《了不起的匠人》取得了哪些成绩?未来会如何发展?

熊熠:《了不起的匠人》第一季播出到现在我们确实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这其中包括我们拿了一些国内外的大奖。但是这个我觉得不重要,我觉得重要的是片子播出之后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特别是年轻一代朋友的认可,以95后在玩儿微博的为首的这群年轻人的认可,也让传统的手工艺纪录片重新回到年轻人的视界里,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关于未来的发展,我们仍然在探索东方文化方面会有我们自己的着力点,第一季我们主打的匠人是用匠心的品质来打动大家,第二季我们选取了“东方美”这个主题,所选的器物和匠人都是跟大的东方文化贴的非常紧。第三季第四季都会用不同的主题来做延展,比如说90后的匠人可能是我们接下来会要拓展的一个方向。总之《了不起的匠人》会一直拍下去,因为接下来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了不起的匠人》会不会拍一百集,那么在那个时候我再来做统一的回答。

 

14)知了青年后续在短视频这个方向还有什么计划?

熊熠:最近我们推出了一个短视频系列叫做《古物猎人》,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在微博上搜索知了青年,可以找得到《古物猎人》的相关短片,每一集非常短,三到五分钟,用非常有趣的表达手法,也比较年轻的视听语言,跟年轻的朋友来讲述收藏方面的一些事情,也充满了知识点,这是我们做的一个尝试。

但是知了青年并不是一个短视频公司,我们在短视频领域未来的发力和着力点上也会有自己的考虑。首先是这个内容的方向一定还是以探索传统文化或者是探索东方文化为主,知了青年就是东方文化探索者。无论我们公司做什么,我们内容的方向都不会变,我们不会去做真人秀,不会去做大综艺,也不会做其他类别的东西,我们做的一定是人文纪实类的东西,所以如果我们在未来短视频方面有任何的计划或发展的话,还是会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